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貢獻毛益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貢獻毛益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貢獻毛益表示什么?
貢獻毛益又稱“邊際收益”、“邊際貢獻”,是指產品銷售收入減去以變動成本計算的產品成本后,所剩可供抵償固定成本并創造利潤的數額,可按單位產品或企業各種產品計算。
貢獻毛益越高,表明企業剩余可抵扣固定成本和創造利潤的部分越高,企業可持續經營能力越強。企業的貢獻毛益抵扣完固定成本后,剩余部分即為企業的營業利潤。而如果不足抵扣,差額部門則為企業的營業虧損。
什么是貢獻毛益?
貢獻毛益是產品銷售收入或銷售凈收入在扣除其自身的變動成本之后,對企業盈利所作的貢獻,用它補償固定成本之后,尚有剩余的話,即為企業營業利潤。如果不足以補償企業所耗費的固定成本,兩者之間的差額為企業營業虧損。又稱“邊際收益”、“邊際貢獻”、“創利額”。
貢獻毛益與銷售利潤的區別?
是指產品銷售收入減去以變動成本計算的產品成本后所剩可供抵償固定成本并創造利潤的數額,可按單位產品或企業各種產品計算。
公式
貢獻毛益=銷售收入-變動成本
計算公式
單位產品貢獻毛益=單位產品售價-單位產品變動成本
貢獻毛益總額=銷售收入總額-變動成本總額
對繳納營業稅、消費稅產品的企業,應按減去稅金及附加(包括營業稅或消費稅及按營業稅或消費稅計算的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的銷售凈收入計算。
意義
貢獻毛益是產品銷售收入或銷售凈收入在扣除其自身的變動成本之后,對企業盈利所作的貢獻,用它補償固定成本之后,尚有剩余的話,即為企業營業利潤。如果不足以補償企業所耗費的固定成本,兩者之間的差額為企業營業虧損。
加權貢獻率怎么算?
計算公式如下:
加權貢獻率 =(某一產品或項目的銷售額 / 所有產品或項目的銷售額總和)×100%
其中,“銷售額”指的是某一時期內的銷售收入。
例如,假設一家公司有三種產品 A、B 和 C,它們在某一時期的銷售額分別為 10000 元、20000 元和 30000 元。那么,產品 A 的加權貢獻率為:
加權貢獻率 A =(10000 /(10000 + 20000 + 30000))×100% = 25%
同樣的,產品 B 的加權貢獻率為 50%,產品 C 的加權貢獻率為 75%。
這樣,公司就可以根據各個產品的加權貢獻率,了解到哪些產品對公司的銷售收入貢獻更大,從而更好地進行產品管理和決策。
加權平均貢獻毛益率的計算公式一共有兩種表達方式,分別為:1、加權平均貢獻毛益率=Σ各種產品貢獻毛益/Σ各種產品銷售收入;2、加權平均貢獻毛益率={{Σ(某產品貢獻毛益率×該產品銷售額占全部產品銷售額的比重)。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貢獻毛益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貢獻毛益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