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報表是季報還是月報?
現在大部分地方財務報表都是季度申報的,個別地方還有月報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一百二十八條:企業所得稅分月或者分季預繳,由稅務機關具體核定.
企業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五十四條規定分月或者分季預繳企業所得稅時,應當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實際利潤額預繳;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實際利潤額預繳有困難的,可以按照上一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月度或者季度平均額預繳,或者按照經稅務機關認可的其他方法預繳.預繳方法一經確定,該納稅年度內不得隨意變更.
在公開平臺能看到的財務報表,是季報、中報和年報。按規定,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都要定期提交財務報告供股東查閱的,因為這是股東知情權之一。其中,股東數量少的公司,財報可以定向發送。但上市公司的股東每天都會變動,所以只能在公開的平臺定期發放報告。中國現行規定是每季度發一次報告。一季報和三季報在四月份和10月份發出。中報最遲要在8月份發出。年報就要最遲在下一年的6月份發出。
年度報表和財務報表是一樣嗎?
年度報表和財務報表當然不一樣。
財務報表是指企業的損益表、資產負債表、權益變動表、現金流量表和財務報表附注等報表的統稱。
企業年報是包括有公司資料、主席報告、公司管治報告、董事會報告、獨立審計師報告和財務報表。
企業年報是必須在每年的股東周年大會提交與股東。
年報內的財務報表是以當年全年為基礎編制。
財務報表的編制可以是一年、半年、每月或每天,視乎企業本身需要而定。
認識財務報表的意義是什么呢?
企業作為以盈利為目的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經濟組織,其根本目的是盈利,賺取利潤,其經營狀況的好壞直接體現在對外披露的財務報告里。
財務報表提供的資料與其他核算資料相比,具有更集中、更概括、更系統和更有條理性的特點。
事實上,只有深刻地理解了財務報告,才能深刻地理解報告所反映的經濟實質,才能對企業財務報告披露的經營業績作出評價。不管是經營者還是投資者,甚至于企業員工,如果能有效地解讀財務報表帶給我們的信息,我們就能做到對公司的深入了解。
如果是投資人,就能從財務報表了解到企業的利潤實現情況和利潤分配方案,從而了解自己的投資收益如何,可以支配的收益有多少。
如果是債權人,就能知道企業年終負債額的大小,能確認企業是否有足夠的現金償還欠款,至少能知道自己在外資金的風險有多高。
如果是企業員工,就能知道企業這一年的付出,創造的利潤有多少,企業未來有多大發展空間,進而確定自己職業規劃的方向和步伐等。
財務報表的作用是什么?
你好。感謝樓主的邀請。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信達教育的一名老師。那從我自身經驗和理解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下面是我的部分拙見:
1、了解過去、評價現在、預測未來,幫助利益關系集團改善決策。
2、財務分析的最基本功能,是將大量的報表數據轉換成對特定決策有用的信息,減少決策的不確定性。
3、財務分析的結果是對企業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抵抗風險能力作出評價,或找出存在的問題。
以上就是我們關于這個問題的回答。我們是“信達教育會計培訓”,每天分享最新的財稅政策和會計實操技巧。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