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佳財務

財稅快訊

15371816230

咨詢熱線

存貨計價

存貨按照什么原則計價?

存貨計價方法的不同是由于存貨成本流轉與實物流轉不一致和同質的存貨實際取得的成本不同而產生的。存貨流轉包括實物流轉和成本流轉兩方面。在通常情況下,外購存貨或自制存貨與出售商品的成本流轉是不一致的,因此產生了存貨成本在庫存與銷售之間的分配問題。為了恰當反映存貨流轉,在確定存貨計價的方法時,要堅持以下原則:

存貨計價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① 以歷史成本為基礎;

② 堅持客觀性原則,如實反映銷售成本與期末存貨價值;

存貨計價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③ 堅持謹慎性原則,保證企業所有者和潛在投資者作出決策時,盡可能規避風險,使風險收益最大化。同時,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還受客觀經濟環境的影響,在選擇存貨計價方法時必須綜合考慮,統籌安排,科學決策。

存貨計價方法包括哪幾種?

1先進先出法

采用這種方法,采用這種方法先購入的存貨在后購入的存貨成本之前轉出,據此確定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

2個別計價

發出存貨實際成本=各批(次)存貨發出數量*該批次存貨實際進貨單價

3加權平均

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月初結存貨成本+本月購入存貨成本)/(月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月購入存貨數量)

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本期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期發出存貨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企業如何選擇存貨的計價方法?

最好是從稅務籌劃的角度來選擇存貨的計價方法。

一、存貨及其計價方法

存貨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銷售或者耗用而儲存的各種資產,包括商品、產成品、半成品、在產品、材料、燃料及周轉材料(包裝物和低值易耗品)。

我國現行稅制規定:納稅人各項存貨的發生和領用,其實際成本價的計算方法,可以在先進先出發、加權平均法和移動加權平均法等中任選一種。計價方法一經選用,不得隨意更改,確實需要改變計價方法的,應當在下一納稅年度開始前,報主管稅務機關批準。

二、長期來看,存貨計價方法的變更是改變企業所得稅納稅發生時間

從長期來看,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可以通過改變銷售成本,繼而改變所得稅納稅義務在時間上的分布來影響企業價值。

1、長期盈利的情況下:選擇使本期存貨成本最大化的存貨計價方法;

2、預計虧損或已經虧損的情況下:使虧損尚未得到完全彌補的年度的成本費用降低,盡量使成本費用延遲到以后能夠完全得到抵補的時期,以保證成本費用的抵稅效果最大化;

3、處于所得稅減稅或免稅期間:選擇使免稅期間內存貨成本最小化的計價方法,盡量將存貨成本轉移到非稅收優惠期間;

4、處于非稅收優惠期間:選擇使存貨成本最大化的計價方法,以減少當期應納稅所得額、延遲納稅;

三、改變本期營業成本的方法

本期銷貨成本=期初存貨+本期存貨-期末存貨

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期末存貨的大小和本期銷貨成本成反比,期末存貨金額越大,本期銷貨成本越小,銷售毛利越大,應納稅所得額及所得稅負也會隨之增加。可見對存貨進行合理籌劃,是可以減輕企業的所得稅的稅負的。

不同的計價方法,對結轉當期銷售成本的數額會有所不同,期末存貨的大小,與銷貨成本的高低成反比,從而影響企業當期應納稅利潤數額的確定。

如果物價上漲,企業采用是先進先出法,則企業耗用原材料的成本較低,就會高估企業庫存存貨價值和企業當期利潤,物價下跌時反之。如果價格比較平穩,漲落幅度不大,宜采用加權平均法。如果材料價格漲落幅度較大,宜采用移動平均法。

在實際操作中,結轉銷售成本要根據企業的規模大小和企業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結轉方法。

相關文章